首页

贝拉的专属马桶

时间:2024-05-08 03:25:22 作者:浙江颁发首批“安全发展鼎” 浏览量:36058

  央视网消息:巡天望远镜让我们更好地看清宇宙,而卫星遥感技术则能让地球人更好地看清自己。今天(9月17日)12时1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三十九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488次飞行。

  数百颗在轨遥感卫星守护“美丽中国”

  卫星遥感技术以卫星为平台,搭载多种传感器对地球表面进行观测,以获取地面的水、植物、土地、大气等一系列生态环境状况。

  近几年,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从太空的视角越来越多地欣赏到地球的各种美景,在这背后是我国遥感卫星陆续实现了多项突破。中国国家航天局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在轨稳定运行的300千克以上的卫星有300余颗,居世界第二位。在轨遥感卫星200余颗,实现了16米分辨率卫星数据1天全球覆盖。

  我国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投入使用

  国产高分卫星的“眼睛”可以为船舶指明方向。近日,我国西沙北礁灯塔和浪花礁灯塔完成了北斗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基站的新建工作。两座北斗基站首次在西沙海域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我国船舶自动识别岸基系统在该海域的覆盖盲区问题。

  据了解,两座基站采用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定位系统,基站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数据均接入我国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岸基系统,使用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进行数据传输。为三沙船舶航行监管、岛礁生态保护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撑,为南海船舶航行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导助航服务。

  深空探测公布新规划 探月探日再进一步

  从仰望到追逐,从理想到现实,一个又一个中国印记留在星辰大海。未来,中国航天人的目标还要聚焦深空。

  近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正在上海举行,航天专家表示,2026年即将发射“羲和二号”探日卫星,计划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发射后将探索太阳活动区磁场的起源、演化和研究太阳爆发对地球的影响。

  除了对太阳的探索之外,我国探月工程也在稳步推进中。今年,我国宣布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科学探索,未来中国人建设的月球科研站、能长期驻留的月球基地,都值得我们期待。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五一”假期 “舟”游福州热

杭州亚运会田径比赛5日落下帷幕,中国田径队以19金11银9铜收官,创下了自1994年亚运会以来的最佳战绩,同时也超越了赛前制定的13金至15金的目标。

二次元寻味记 | 外国人也欲罢不能的烧饼有何来头?

国际经贸动能不足。逆全球化风潮之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紊乱、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能源供应紧张等风险相互交织,高利率、高通胀、高债务和低增长的“三高一低”格局已然形成。世界银行预计2023年全球经济增速为2.1%,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经济复苏持续乏力,溢出风险显著增加。

两岸学子分享心得:春暖花开时节内心倍加温暖

福州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也在积极创建“非遗一条街”,延续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和生命力,景区内举行的“双杭拾遗”非遗主题展演令市民、游客流连忘返。

腾讯汤道生:数字科技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为了让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习近平总书记倾注了大量心血。从指出“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到要求“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从嘱托“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到强调“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一句句谆谆叮嘱,成为耕地保护工作的原则。

川港深化职业教育合作 为两地青年搭建多元化升学阶梯

广州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王桂林表示,将紧紧抓住新质生产力这个核心,2024年研发经费投入超千亿元,投入强度力争突破3.5%;中国科学院院士、广州实验室副主任、市科协主席徐涛提到,广州实验室将聚焦呼吸系统疾病及其防控领域,促进产业和科技互促双强。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